查看原文
其他

状元当导游,跟着杨升庵打卡泸州“江阳八景”

川江都市报 泸州发布 2024-01-18


在没有手机与相机的年代,文人墨客出游皆以诗打卡,李白、杜甫、韩愈、苏轼、陆游、文天祥、张问陶、朱德等名人,先后在泸州留下了他们的打卡记录。而时间倒流500年,当时的“顶流”杨升庵(杨慎),不仅频繁来泸州打卡,还自愿当起了城市宣传官。


“宝山春眺立苍茫,海观秋澜涌澎湃。龙潭时雨稻苗齐,霁雪方山胜剡溪。白塔朝霞红散绮,东崖夜月明如珪。荔子丹兮锦林丽,余甘客舫无留滞。”杨升庵将泸州一年四季、一天四时如仙境般的美景,通过九首诗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。在他看来,泸州仿若世外桃源,在这里,完全不用羡慕远方的风景。


岁月流逝,“江阳八景”渐渐远去。但它,不应只成为一种记忆——




古城的烟火与家常



余甘晚渡

杨慎 作


过雨人家正夕熏,江沱燕尾两支分。

三回转折成巴字,万垒萦纡类毂(gǔ)纹。

滚滚江槎(chá)分玉浪,层层云树接霞棼(fén)。

子西山谷留佳句,唱作渔歌远近闻。


“余甘晚渡”石雕对岸,就是古余甘渡口。


依江而生的泸州码头众多,但在杨升庵的“江阳八景”中,余甘渡是唯一入选的古码头。


泸州文史专家赵永康在他的《人文三泸》中说,余甘渡是沱江上宋代泸州朝天门(民间称“大北门”)北渡小市的渡口,位于今天龙马潭区小市街道中码头附近。余甘渡得名于那里成片的余甘树(俗称“青果树”)。《永乐大典》转引《江阳谱》记载,“余甘树依岸成林”。如今,这里早已没有余甘树,只有一株历经百年岁月的老黄桷树向阳而生。黄桷树下的茶馆里,市民三三两两一桌,喝茶聊天。


余甘渡口对岸与之呼应的是馆驿嘴。从江阳区滨江路二段“泸江古渡”雕塑旁的石阶往下走,滨江路景观带内有一块一人高的石头,上书“余甘晚渡”及北宋诗人唐庚的诗作《余甘渡》——百斤黄鲈鲙玉,万户赤酒流霞。余甘渡头客艇,荔枝林下人家。


余甘渡附近的古宅和驿站,可见当年繁华。泸摄圈摄影师ooooome 摄


“子西山谷留佳句,唱作渔歌远近闻。”正是黄庭坚、唐庚留下的佳句推荐,杨升庵还未到泸州前,便被余甘渡的美景所吸引,到泸州后,更常常流连于此,并留下不少佳句。“余甘渡口斜阳外,霭迺渔歌杂棹讴”“滚滚江槎分玉浪,层层云树接霞棼”“江清爱晚霞”……试想,500年前杨升庵来到泸州,站在余甘渡口,看着夕阳西下,两岸余甘花开,美景照映在金光闪耀的沱江中,江中客船来来往往,那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卷。


余甘渡附近的古宅和驿站,可见当年繁华。泸摄圈摄影师ooooome 摄


余甘渡到底有多美?清代诗人何锡璠的“同名诗”“余甘渡下月笼沙,两岸人家水一涯。何异秦淮三五夜,荡舟处处听琵琶”中,直接将它与秦淮河相比,可见当时风景之盛。而丰子恺的斗方水墨人物山水画“三杯不记主人谁”中,余甘渡同样韵味十足——只见画中,远处白塔、忠山辉映,余甘渡口酒旗飘飘,几人围坐在余甘树下酒舍中沽酒为乐,好不快哉!


丰子恺笔下的小市古渡口。


时光飞逝,物是人非。两岸的景色在不断变换中,唯有长沱两江千年不变地奔腾而过,带来亘古之美。


“它的美,是语言、文字都无法完全形容的。”在73岁的市民张安云记忆里,每当夕阳西下,阳光照射在宽阔的江面上,泛起层层金光,来往客船的木桨将波光打碎,掀起阵阵涟漪。迎着江风,心情愉悦的乘船人,有时会高歌两曲。两船交汇,遇到熟人,在江中心就把龙门阵摆开……


张安云说,在未修沱一桥前,船是两岸居民来往的主要交通工具。那时,到了晚上,两岸来往的船只足有二十来只,“现在晚高峰是堵车,那时候是堵船”,张安云记得,那时为了缓解堵船,江边还有专门的“交警”,哪条船的路线怎么走、停靠在哪个位置,都有规划。


张安云年轻时,最开心的莫过于晚饭后乘船去小市看电影。船票2分钱,不过坐船也要走两段水路,“那时两岸边水位较低,乘船时要先走一段水路再上船,到了对岸,下船后还需再走一段水路”。每次看电影,张安云一定要在晚上9点之前回家,不然赶不上船,只能在小市休息了。


其实,要进城不坐船也行。据《永乐大典》记载:小市位于沱江和长江交汇的北岸,与州城一水相隔,舟楫可通。冬日水落,江上造有浮桥,设于孟冬之旦,撤于孟夏之初,皆架舟为之用木板篾绳一头取办小市余甘树、一头城下枇杷沟黄角(桷)树为桥缆。500年前,杨升庵在泸州居住时,常到小市看望亲友,时常看到沱江口余甘渡下架设有浮桥。在《喜浮桥成》一诗中,他写道:“腊月江头绽早梅,浮梁银汉亘昭回。”


沱江上的浮桥,也存在于75岁的市民颜允熙的记忆里。20世纪60年代前,中码头附近的沱江上架设过一座浮桥,这座浮桥由很多只船串联而成,供行人通行。每隔1小时,这些船还要散开,让来往船只通行。


不过,最让颜允熙记挂的还是码头的热闹。他说,当时的沱江江面比现在更加宽阔,从现在的沱一桥到馆驿嘴一段,每天都停满了商船,不仅自贡井盐以及上游地区的土特产从此出入,一些从下游运入的“洋货”和各种百货等,也都从这里中转到其他地区。


这里除了是经济上的吞吐良港,还因其是两江交汇的前哨,军事地位也十分重要,是南宋抗击蒙古铁骑南侵的水上堡垒。陈鑫明所著的《古道码头渡口》一书中写道:“宋元战争时,余甘渡停泊的战舰数百艘。”如今,这里没有了战舰商船,也没有了码头驿站,但热闹依旧。每天天刚蒙蒙亮,码头附近的菜市场便打破了宁静;周围的茶馆,总有人三三两两坐着谈天说地……最平常的生活场景,也是最抚人心的存在。


两江“鸳鸯锅”的沸腾



海观秋澜

杨慎 作

岧(tiáo )峣(yáo)仙观枕丹邱,汇泽秋涛似海浮。

水涨金沙惊落雁,浪翻银屋浴潜虬。

鱼舠(dāo)晓泛枫香浦,神筏宵乘竹箭流。

后夜怀君同赏处,昆池回首望牵牛。


站在海观楼原址眺望,虽没有大海般壮阔,却如海般湛蓝。


从余甘渡石雕往前走百余米便是馆驿嘴广场,这也是杨升庵“江阳八景”之“海观秋澜”所在地。夏初的长沱两江略显“温柔”,在馆驿嘴下紧紧缠绕后,静静地奔向远方,不如杨升庵笔下“岧峣仙观枕丹邱,汇泽秋涛似海浮。水涨金沙惊落雁,浪翻银屋浴潜虬”那般壮阔。


姚官莲住在馆驿嘴的半岛一号小区,这也是海观楼的位置之一。为何是之一呢?因为古时泸州有两处地方以“海观”为名,一是旧时泸州城墙东北角上方的台观,就在今半岛一号的位置;二是长江南岸的海观楼,现在茜草街道原长挖厂位置。


关于海观楼,在此住了十余年的姚官莲并不了解,但她喜欢每天站在半岛一号的楼上望大江东去。她说,每个季节,长沱两江的风景都不同,特别是到了涨水季,两江如汪洋大海一般。两江交汇处,泾渭分明,如同沸腾的“鸳鸯锅”。


馆驿嘴两江交汇处现“鸳鸯锅”景象。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


与姚官莲不同,在这一片住了73年的张安云对海观楼有所了解。他记得,小时候,现在半岛一号的地方有一亭子,夏天涨水的时候,他经常约上小伙伴去观潮。涨潮时,长沱两江的水交汇到一起,来势汹汹,像大海一般波澜壮阔。


在张安云所说的位置,现有一茶餐吧,名字就叫“海观秋澜”。老板杨女士说,当初就是根据这一典故而取名。


海观楼到底在哪儿?从赵永康《杨升庵与泸州》一书中可知,杨升庵的“海观秋澜”在今馆驿嘴处的海观,而20世纪80年代曾一鲁先生所作的“海观秋凉”图中的海观楼则位于茜草。


遥想当年,站在长江南岸的海观楼,可赏“海观秋澜”“余甘晚渡”等美景。闻扬 绘


《泸县志古迹志胜迹》记载:“海观楼,在县城东对岸。夏秋水涨,两江环合,弥漫浩渺,若大海然,号曰‘海观楼’,创自宋观察使赵雄。明末毁于兵燹。清成丰元年重修,光绪二十年圮。”


退休后,市民杨俊林喜欢到茜草滨江路上走走,一是锻炼身体,二是看看风景。杨俊林说,现在长江滨江路上有很多人文景点与雕塑,而茜草滨江路上缺少这些景观。如果以后开发规划的时候能在老长挖厂的位置重建“海观楼”,不仅能增加一处网红打卡点,还能增加本土文化内涵。


五峰山上的荔枝往事



荔林书锦

杨慎 作


水晶丸映绛纱囊,名字曾闻十八娘。

锦作林时传赋咏,绣成堆处献君王。

玉壶美酒开华宴,团扇熏风坐午凉。

纤手吴姬含笑赠,金盘何用荐槟榔。


位于五峰山的李家花园。


沿着余甘渡老渡口往上走,从位于中大街川盐停车场旁的小巷进去,便来到上大街22号1栋楼。房屋旁有一条长满青苔的小径,直通五峰山半山腰上的李家花园(李氏庄园),杨升庵“江阳八景”中的“荔林书锦”便藏身于此。


小市街道上大街社区书记唐瑶介绍,李氏庄园的主人是一位盐商,家底丰厚,如今的川盐停车场,过去就是李家存盐的仓库。走进川盐停车场,偌大的场地里停了好几十辆车,可见当时存盐之巨。


从房梁上精美的雕花,可以看出李氏庄园曾经的繁华。


杨升庵为何在李氏庄园留下这么多足迹?泸州本土文化学者、报告文学作家林维平解释说,李氏庄园由杨升庵表弟韩位甫的岳父李实所建,杨升庵晚年来泸州时,为避人耳目,韩位甫就安排他借住在这里。“我从李氏庄园后人蹇良玉老师口中得知,当年李氏庄园附近栽种了不少荔枝树。”林维平说,杨升庵住在李氏庄园期间,曾多次吟咏过荔枝,包括宴请宾客时挥毫写下的脍炙人口的《咏荔枝》。


杨升庵将“荔林书锦”列为“八景”之一,或许正与他对泸州荔枝的喜爱有关。“水晶丸映绛纱囊,名字曾闻十八娘”“云液留香凝重锦,冰囊映肉卷轻纱”……居住泸州期间,荔枝的美味让他赞不绝口。“十八娘”是泸州荔枝的什么品种,如今已不可考,但若杨升庵晚几百年再来泸州,值得他写诗赞叹的就不止“十八娘”了,带绿、妃子笑、黑叶、糯米糍、大红袍……相信会让他留下更多千古名句。


在李氏庄园,杨升庵除留下了“荔林书锦”,流传千古的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也疑作于此。林维平介绍,李氏庄园离沱江不足500米,视野开阔,可坐看长沱两江交汇、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美景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曾通过提取“临江仙”“长江”“滚滚浪花”“东逝水”等10个关键词,确认杨升庵《临江仙》的初稿就写于泸州(江阳),灵感产生于泸州码头。不过,也有不少学者认为,《临江仙》并非创作于泸州。


住在五峰山期间,杨升庵还多次“打卡”北岩寺。在这里,他与好友聚会,唱和赋诗,留下了“半空楼阁千山绕,两岸人家一水分”等佳句。杨升庵之所以喜欢到北岩寺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五峰书院(清代乾隆年间更名为鹤山书院)就在北岩寺旁边,这是泸州地区有记录以来创办的第一所书院。五峰书院汇聚了一大批泸州地区甚至川南地区的读书人,为川南培养了一大批人才,延续了泸州文脉。巧合的是,几百年后,中国著名画家蒋兆和也诞生在五峰山下。


伍复街通往五峰山的路,附近为北岩寺旧址。泸摄圈摄影师ooooome 摄


随着时代更迭,至清代时,“八景”中已无“荔林书锦”,而由“琴台霜操”取代。不过,虽然杨升庵未将“琴台霜操”列入八景,但其《病中怀秋八首·其二》中“尹氏遗踪百尺台,招呼不见子归来”一句,也描写了抚琴台与尹吉甫的故事。遗憾的是,“琴台霜操”和“荔林书锦”一样,如今已难见到其本来面目。



八百年打卡地






白塔朝霞

杨慎作


江城中有梵王宫,窣堵何年上碧空?

铁凤影连银界外,金鸭光闪玉毫中。

雯华散绮先迎日,爽籁悬铃独唤风。

燕坐浮生闲半日,瞑钟还带雨余红。


因为是工作日,上午10点的报恩塔广场上人不多,老王坐在摊位前有些无聊。旁边,一个贴着好多张照片的玻璃框静静地陪着他。这些照片,背景几乎都是报恩塔。


历经800年,白塔仍散发着它独有的人文魅力(中国酒城·醉美泸州图片库)


对于泸州人来说,报恩塔广场一度是个网红打卡点。500多年前,没有相机没有网络,诗歌大概是宣传力度最强的工具。所以,当杨升庵写下一首《白塔朝霞》,世人便知道,泸州还有此等美景。或许也是从那时起,报恩塔便成为“网红”。想象一下,当年杨升庵站在塔前,抬眼望去,佛寺、佛塔之上,天空湛蓝如洗。太阳升起,五彩霞光如道道锦缎唤醒江城天空,那景色不止有白塔映彩霞之绚丽,安于塔前闭眼静听,还有塔檐悬挂的风铃传来阵阵悠扬悦耳的声音。那时,杨升庵的内心一定是惊叹的,所以才写下了《白塔朝霞》。


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白塔朝霞 周永叙 摄


来这里打卡的名人当然不止杨升庵,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章士钊在泸曾撰《游泸草》,也为报恩塔赋诗一首:“宵深万籁静,惟闻铃语朗。朗朗刺到耳,似说儿无状。千载无母人,临江叹漭泱。相携二三子,闭目各幽想。”


屹立于泸州水井沟商圈的白塔


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(1148年)的报恩塔高33.2米,曾一度是泸州城内至高点之一,随便一抬头或侧身而过,就能望见塔身。不过,放到现在,这个高度已算不上什么。在毗邻而立的高楼包围中,白塔看起来居然有了几分娇小的感觉。这也让在这里摆摊二十多年的老王有些失落——“白塔朝霞”已不容易看到了。“这张照片是零几年照的,小伙子是外地人。”指着玻璃框中的一张旧照片,老王有些遗憾,照片中大片大片蔚蓝清澈的背景,如今已被高楼替代。

白塔朝霞


虽说已难看到杨升庵眼中的“白塔朝霞”,但并不妨碍这里依然是打卡泸州的必去之地。家住水井沟的罗瑶还记得,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白塔四周小商小贩众多,小至一针一线、大到当时最流行的电器,在塔下屋檐小径两旁的商铺中都能寻到。即便今日,周边各大商场林立,报恩塔广场也自有它的人气,每到周末,广场上各个美食摊前,总是围满了人。如果杨升庵今天再来这里,大概也会为它赋诗一首,赞叹它的烟火气。

龙溪河的绝唱



龙潭时雨

杨慎 作


森森银烛点横塘,蟹隰(xí)鳞原接渺茫。

海若望洋连贝屋,蛟人构馆近鼋(yuán)梁。

夭夭碕岸桃花色,采采汀洲杜若香。

坐见烛台辉玉烛,行占开户送金穰。


说到龙马潭,很多老泸州人大概会想起龙马潭公园。其实,龙马潭公园是后来建的,而龙马潭的名字则起源于唐朝中期。据明朝正德《四川通志》记载,唐时,有王昌世居于此,外出遇落魄仙,授以仙术,并赠神马。乘之则瞬间至家,而后马化龙入潭,遂有龙马潭之名。不过,也有资料说,仙人其实叫王昌遇。


龙马潭公园


500年前,杨升庵来龙马潭时,看到的是怎样一番光景?如今,我们只能凭那首《龙潭时雨》来想象了:这天正下着大雨,潭边桃花盛开、杜若飘香,看到这淅淅沥沥的及时雨,杨升庵满心欢喜——及时雨代表着今年将是丰收年。


龙马潭的美景,茅盾在他的小说《虹》里也描述过:戴着一簇庙宇的水中央的小洲,还是葱茏地披了盛夏的绿袍,靠边有几棵枫树则已转成绀黄色;阳光射在庙宇的几处白墙壁上,闪闪地耀眼,仿佛是流动的水珠……在近洲滩的芦苇中,飞起两三只白鸥,水中盘旋了一会儿,然后斜掠过船头,投入东面的正被太阳光耀成白银的轻波中,消失不见了。


可见,龙马潭确实有吸引文人墨客的资本。


大自然总会赋予每一个生命以独特性。龙溪河,发源于重庆市永川区登东山,流经四川省泸县、龙马潭区,于罗汉街道龙溪口汇入长江。与很多河流不同的是,龙溪河一开始平平无奇,却在即将汇入长江的尾声处,展现出它的惊艳——洞窝瀑布的壮美、“城中无人区”犀牛峡的惊险,还有就是这座有着无数动人传说与令文人墨客向往的龙马潭公园。

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龙马潭公园建成开放后,就成为泸州人郊游的首选地。作为一名70后,杜松至今记得,小时候,龙马潭公园是常去的,一家人带上小吃,船夫凭着一艘小船和一根铁丝就把大伙送到公园所在的岛上,感觉很是新奇。


83岁的罗安琴就住在龙马潭公园附近,想起以前这里的热闹,她很是怀念。“假日最热闹,最早游客8分钱的船票,当地村民过河则不要钱。”可惜,眼下这里已不复往昔,因为龙马潭公园关闭,便没了游人,连过岛的船也废弃了,春日的“碡岸”没了桃花,潇潇的“汀州”也没了杜若,只剩长得一人多高的荒草。不过,罗安琴还是见过涨潮的,“以前涨水,石梯要淹完。”罗安琴说的石梯,离以前过岛的渡头只有十米左右,附近的村民喜欢从石梯下来,在潭里清洗衣物。在村民们看来,潭里的水干净清凉,连肥皂都不用,只需一把自制的木棍敲打,就可以把衣物洗干净。


不管热闹还是寂静,龙马潭就这样静静地在这里,伴着“龙潭时雨”的诗句,想起杨升庵,信步有个去处,心灵有个归所。


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






宝山春眺

杨慎 作


金维胜景宝峰端,万象分明对倚栏。

鲁直江山写平远,丹渊晚霭画横看。

西原迟日低秦树,南浦风光汛楚兰。

独立苍茫吟思苦,孤城白首望长安。




若在“八景”中选一个最爱,杨升庵也许会选“宝山春眺”。宝山即现在的忠山,而杨升庵春眺的位置,就在今天西南医科大学内的江山平远堂(楼)。


2022年6月,经过重建修缮后的江山平远堂文化展馆正式开馆


忠山西起龙透关,北临沱江,方圆五里,为泸州市区西北天然屏障。1771年出版的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介绍泸州时,对忠山进行了详细的记述,并把“忠山牌坊”作为泸州形象的代表。


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,忠山便成为泸州人春游的首选地。倒是《永乐大典》引《图经志》云:“宝山,泸州之负郭山也。当州之右,高平耸阔,延袤数里,每春,人踏青其上。”由此可以看出,数百年前,忠山已经是春日郊游的胜地。


500多年前,杨升庵和他的诗友们多次爬上忠山,登上江山平远堂(楼),俯瞰两江将泸州城环抱,城内城郭市井,万瓦鳞集,长沱两江商船云集,西观方山云烟雾绕,东眺长江一泻万里。由于景色太美,让他发出“江山平远难为画”的感慨。


忠山上的植物碑记


杨升庵爱江山平远堂(楼),这里除了是登高赏景、吟诗唱和的重要场所外,还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。他曾在《江山平远楼避暑六言》中写道:“地静一尘不起,楼高四望皆通。渴煮双泓茗月,饱听万壑松风。”诗中道出了江山平远楼周围山青林密、幽静清新、景色宜人,而且浓荫蔽日、气候凉爽,是极佳的避暑胜地。杨升庵还说,“披襟便觉凉如洗,一任城头暝色催。”可以看出,暑气正胜之际,他十分贪念江山平远堂(楼)上的清凉,到了傍晚也不愿离去。


时至今日,古色古香的忠山公园依旧是许多泸州市民休闲散步首选之地


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,忠山依旧在,江山平远堂原楼已不复存在。在2018年重修之前,江山平远堂(楼)也历经过许多次修葺。历史记载中比较有名的一次,是清末宣统年间,在著名政治家、学者赵藩等人的建议下,由当时的泸州地方官忠寿康筹集经费重修。


今年85岁的何培扬在忠山上面待了大半辈子,他记得,1956年到泸州医士学校(现西南医科大学)读书的时候,山上有四座庙,江山平远堂(楼)就是其中之一,不过当时该楼已改成教工食堂,比现在的江山平远楼小一点、短一点,里面摆了十多张桌子。


在教工食堂吃饭的时候,何培扬和同学们喜欢极目远眺,“首先看江,然后看山”。何培扬说,1983年前,忠山是泸州城内的制高点,在江山平远堂(楼),不仅可以看到沱江余甘渡口群众过江的情况,1960年修建沱江一桥时,还能看到工人们热火朝天建设的场景。不过,令何培扬印象最深的还是忠山上看到的日出与夜景:每年夏天涨水的时候,太阳从东方升起,两江汇合处,江水滔滔向东流,那是相当壮观。到了晚上,泸州城、小市华灯初上、灯火辉煌,在星空的照耀下美轮美奂,令人沉醉其间。


和何培扬一样,朱德也于1963年4月1日晚来到江山平远堂(楼),眺望泸州夜景。当时,泸州夜幕初上,灯光点点,像夜空中闪烁的群星。朱德坐在藤椅上,俯视泸州城。他还特别关心忠山的树木,并说:山上的樟树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森、恽代英等人倡导种植的,要好好保护,使其长大成林。


2022年6月,经过重建修缮后的江山平远堂文化展馆正式开馆,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。不过,想要重温一下几百年前杨升庵所感受的“丹渊晚霭画横看”却是不行了——如今从这里望出去,四周都是密密匝匝的树,近百年的生长,这些树早已郁郁葱葱。虽说无法“眺”,阴凉却更胜当年。


秀丽忠山


如今的忠山仍是不少市民纳凉的好去处,每年夏天,忠山公园的树林中,总能寻到一些避暑的市民。市民李婷时常带着孩子到忠山玩,她说,忠山公园里的树林很幽静,孩子可以看看书,看累了也可以在林中玩一会儿,有“心静即声淡,其间无古今”之感。


藏于诗句中的雪纷飞



方山霁雪

杨慎 作


方山九十九奇峰,罗列同云第几重?

滴沥寒声鸣翠竹,曋岗朝旭影青松。

琼峦暇日摸萝上,金灶多年驳藓封。

乘兴不须回剡棹,藜灯秫酒尽从容。


在泸州,方山算得上是一个老牌网红打卡地。有多老牌?至少500年前,杨升庵就为它挥笔写下诗篇。


市民乘缆车打卡方山雪景


泸州城区境内属低海拔地区,想看一场雪不容易。也不知道当年杨升庵在方山看到的雪景,在那个年代是常态还是也像现在这般不易。反正那年当杨升庵来到方山,雪后初晴的美,让他流连忘返。


方山雪景


“2016年那场雪,是我见过方山最美的样子。”虽说方山对泸州人来说并不陌生,但雪后方山的样子,仍让不少泸州人对它“刮目相看”。在王诗韵的印象中,2016年泸州下了一场大雪,为了玩雪,她和朋友约着去了方山,那时才知道方山那么美。王诗韵说,雪好像为云峰寺的屋顶穿了一层薄薄的纱衣,白雪与红墙辉映,落日的余晖洒在屋顶上,散发出金色的光芒,让人不舍离去。


雪景中的方山云峰寺


市民周庆常带孩子去方山打卡,有时爬前山,有时走后山,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雪后的方山。冬日里,只要一听到要大降温,他就会去看看方山下雪没有。去年冬天,方山迎来近几年来的第一场雪,周庆赶紧开车带着孩子去爬山。“虽然雪只是将树木装点了一下,但依旧很美。”


寒冬时节如遇瑞雪,泸州市民们总爱到方山打卡雪景


因为甚少下雪,泸州人对下雪有种执念。据泸州市方山景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,去年方山下雪的时候,每天都有两三千人涌来看雪。


方山霁雪


此外,方山景区有一座墓被当地人称为“状元坟”,经学者考证,是杨升庵姨妈黄氏的墓。《升庵文集》中有杨慎写的《黄淑人墓志铭》,因为墓志铭是状元杨慎撰写的,所以该墓才被后人讹传为“状元坟”。


方山霁雪,不是每年都能看到。但对现在的泸州人来说,只要下雪,想去看一看不用“日出始登山,攀至点灯掌酒时”。从城区出发,驱车前往极为方便。尤其是快速通道通车后,城西过去只需十余分钟。每到下雪时,美景便可信手拈来。


山水不移月色依旧






东岩夜月

杨慎 作


月上东崖祗树林,江光晃漾翠微岑。

仙宫涌出青铜镜,禅观镕成紫磨金。

香梵恒依莲漏演,清吟直待筳钟沉。

吹箫有客停舟望,去国怀乡万里心。


江阳老八景咏尽了一年四季、一天四时,作为深夜的美景,月亮是必不可少的,但月亮哪里都能赏,东岩又有什么魅力打动了杨升庵呢?他的诗句“月上东崖祗树林,江光晃漾翠微岑”已告诉大家答案。500年前,杨升庵月夜登上形若月亮的东岩,月耀树林,江水荡漾,江中倒映的夜月与东岩合在一起如满月般,那是多么美的景致。


新东岩公园正成为泸州市民临江而望、休闲娱乐的又一打卡之地


不过,杨升庵打卡东岩,除了它的景美,更因为这里的人文底蕴。东岩上约有400余米的摩崖石刻,大多刻于明代,杨升庵的题诗“东岩夜月”也在此有了一席之地。此外,清代题刻“岩云水月”,也同样描述了东岩与长江共同呈现的自然奇景。


岁月如梭,因为城市发展等原因,老东岩已不复当年模样,但在它的不远处,新东岩公园正成为泸州市民临江而望、休闲娱乐的又一打卡之地。邓渝的家在江南新区,在天气不热的时候,她总喜欢约上好姐妹或家人去东岩公园逛逛。在邓渝看来,东岩公园颜值最佳的季节是春天。每年三四月,公园里面的桃花次第开放,粉红、鲜红,一簇簇、一团团,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拍照,好不热闹。


在东岩公园,可览城市美景


除了游客爱东岩公园,这里也曾是摄影师们的热门打卡地。杨雨是一名摄影爱好者,平时总爱到东岩公园拍摄日落与夜景,“前几年,还没有无人机的时候,每天拍照的人更多,现在人少了些。”杨雨说,因为地势原因,在这里能拍到绝美的城市全景图,以前只要是有晚霞的时候,这里便架满了“长枪短炮”。


沿着东岩公园旁的一条小路下去,杨雨也去拍过东岩石刻,但老东岩与东岩公园并未真正相连,杨雨希望以后能规划建设一条路,让两个景点融合在一起,这样也提升了东岩公园的历史厚重感,让更多人能看到这里的摩崖石刻。


推荐阅读



为期7个月丨泸州网约车专项整治开始,重点整治这些行为→
泸州市委书记杨林兴: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
泸州长江二桥通车后,市民乘车、出行有困扰?官方回复了
泸州3个!四川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

来源丨川江都市报

记者 周菁 张若涵 燕伟民

感谢泸州市图书馆提供馆藏资料支持

编辑丨陈相竹 责编丨樊鸣霄 黄勇
审核丨谢蕤由于公众号运营规则的改变,你可能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,记得将“泸州发布”设为“星标”,具体方式见下图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状元当导游,跟着杨升庵打卡泸州“江阳八景”

川江都市报 泸州发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